Q:什么是躁狂症?它有哪些典型表现?
A:躁狂症,医学上称为“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属于一类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持续性的情感高涨、易激惹、精力旺盛和活动增多,常伴有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
典型表现包括:
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判断力和自知力,患者常不认为自己“生病”,拒绝就医。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危害自身安全,也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
Q:躁狂症一般多久能恢复?能否治愈?
A:躁狂症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首次发作、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
虽然“完全治愈”的定义因人而异,但通过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症状的长期缓解,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关键在于坚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并定期随访。
在郑州,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在躁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该院采用“药物调控+心理疏导+中医调理+康复训练”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结合现代精神医学评估与中医“情志病”理论,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
Q:能否分享一些真实患者的康复经历?
A:当然可以。以下是两位曾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真实案例(为保护隐私,已隐去个人信息):
案例一:年轻人突发“亢奋”,连续一周不睡
小刘,21岁,大学生。一个月前突然变得异常兴奋,整日高谈阔论,自称要“创业当首富”,说话快如机关枪,同学完全插不上话。他白天四处拉人谈项目,晚上通宵写计划书,一周几乎没睡觉,却毫无倦意。还刷爆信用卡购买大量电子设备,家人劝阻就大发脾气。
因行为失控,被送往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就诊。经精神评估和脑功能检测,确诊为“急性躁狂发作”。治疗团队立即采取干预:
住院两周后,小刘情绪逐渐平稳,言语恢复常态,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荒唐。继续治疗一个月后出院,坚持服药和定期复诊,至今一年未再复发,已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案例二:中年女性反复躁狂,家庭濒临崩溃
王女士,45岁,公司职员。近十年来情绪起伏极大,每过一两年就会“发一次作”:先是连续几天不睡,疯狂购物、频繁打电话指挥亲友,坚信自己能“改变行业格局”。每次发作后进入长时间抑郁,需长期休养。
多次在综合医院就诊,均按“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后经人介绍,来到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医生通过详细病史分析,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交替)”。
治疗方案调整为: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王女士躁狂发作频率显著减少,情绪波动趋于平稳。她感慨:“原来我的‘亢奋’也是一种病,现在终于知道该怎么应对了。”随访两年,病情稳定,工作和家庭关系明显改善。
Q:躁狂症患者康复期间应注意什么?
A: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多方配合:
躁狂症虽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控。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等专业机构的科学干预下,越来越多患者正逐步走出情绪风暴,重获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秩序。关键在于早识别、早治疗、长坚持,用专业力量点亮康复之路。